中医外治法防治小儿疾病
中医外治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经体表吸收以通经贯脉,发挥药效,故自古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但其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应用外治法见效明显,易为家长及小儿接受。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采用各种外治法单用或与内治法配合应用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一、小儿推拿法:小儿推拿是指运用特定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治病保健的目的。适应症:感冒、咳喘、呕吐、胃翻转、胃食管返流、厌食、消化不良、睡眠障碍、腹泻、便秘、功能性腹痛、遗尿、生长发育迟缓。
二、穴位敷贴法:穴位敷贴法是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中药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相应的剂型,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适应症:发热、黄疸、咽炎、口腔溃疡、鼻炎、咳喘、厌食、积滞、便秘、腹痛、腹胀、腹泻、夜啼、汗证、呕吐、鞘膜积液、肥胖、遗尿、抽动症、生长发育迟缓等。
三、中药足浴、沐浴:中药足浴、沐浴是指应用中药药液足浴、沐浴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起到退热祛黄、清热燥湿、疏通经络等作用。适应症:外感发热、新生儿黄疸、鼻炎、咳嗽、小儿皮肤病、免疫力低下等。
四、针刺法:针刺法是指利用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经络上特定的穴位,从而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常用的有毫针疗法、刺四缝疗法、穴位揿针疗法等。适应症: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疳积、面瘫、头晕、头痛、脑瘫、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少年近视、弱视等。
五、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指利用艾绒的燃烧,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适应症: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胃痛、腹痛、腹泻、鼻炎、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等。
六、香囊药袋法:香囊药袋法是指将多种中药混合放置香囊布袋中,佩戴在易感儿或健康儿童身上。主要用于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毒、细菌等外邪入侵。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七、药枕疗法:中医外治法范畴,它是将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芳香开窍、益智醒脑、强壮保健等作用的药物经过炮炙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治疗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厌食、失眠等,还可以缓解小儿腺样体肥大所致的鼻塞、流涕、打喷嚏。
八、中药热熨+神灯照射:本方法是指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加热置于患者体表特定部位进行热熨,神灯照射可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灶及其周围,使皮肤腠理疏通,促进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常用的有脐疗、敷胸疗法,适应症:胃痛、腹痛(包括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腹痛)、腹泻、咳喘等。
九、扶阳罐 扶阳罐是集温刮痧、温灸、推拿、热疗、磁疗、走罐多种功效为一体的中医外治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以罐代手,作用于经络、穴位上,以起到排毒祛瘀、驱寒祛湿、疏通经络、温补阳气的作用,具有补而不过,祛邪而不伤正的特点。适应症:小儿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咳嗽、脾虚厌食、腹痛、泄泻、脾虚消化不良、遗尿、风寒感冒等虚寒型病证。
十、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是指通过吸入的方式使中药直接进人咽喉、气管,并直接发挥药物作用,控制咽喉及气管的炎症,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可改善临床症状。适应症:咽炎、支气管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手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