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故事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看完心里暖暖的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戴着听诊器接通心的旋律。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一张处方笺就能化险为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诊室,
带来的是希望,
付出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听诊器,
听到的是难题,
说出口的却是鼓励。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7月12日上午7点半,20岁的吴明明(化名)准时来到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过敏门诊。
从12岁起,他一直在这里看过敏疾病,每次都坐在儿内科主任周小勤的对面。
这个暑假,他作为临床医学大二学生来医院见习,穿上白大褂坐在周主任的身边协助门诊。
在这间诊室里,这对医患真实上演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顽固感冒”竟是严重过敏
吴明明今年20岁,是个“资深”过敏患者。
他小时候常常流鼻涕、鼻塞、咳嗽,最开始家人都以为是感冒。可这个“感冒”总是三天两头复发,还引发严重的哮喘和鼻窦炎。
这些呼吸道疾病,让吴明明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很大的困扰。
“小学时,有次晚上我突然哮喘发作,嗓子里发出喘鸣的声音,用力吸气,却觉得吸不进来气,最后送到了医院抢救。”
小吴回忆,有次考试时正好遇到鼻窦炎发作,做题时头都是闷的,题目都看不进去。
2010年,妈妈吴女士打听得知省妇幼保健院的周小勤医生擅长呼吸道疾病治疗,带12岁的吴明明从黄陂赶到了武昌求医。
通过检查,周主任发现吴明明多种发病情况都指向了过敏,在点刺检查后显示屋尘螨和粉尘螨过敏,终于找到了困扰他12年的病因。
周小勤医生为患者诊疗
5岁前是过敏性疾病的最佳治疗和控制期,吴明明年龄大、病情重,除了日常用药,周主任还建议他进行脱敏治疗。
生活中,吴女士每周都用60℃的水烫洗床单被褥,尽力清除家里的灰尘和尘螨。吴明明过敏症状开始好转。
家庭洗鼻的第一批患者
第二年,吴明明的脱敏治疗出现了停滞,流鼻涕和鼻塞有时候还会困扰他的生活和学习。
周主任反复思索,觉得是他的鼻窦炎得不到控制,影响了肺功能恢复和免疫治疗疗效,嘱咐定期生理盐水洗鼻治疗。
最初,没有地铁,母子俩早上6点起床,搭乘公交车赶到医院,治疗结束回家时,就将近下午4点了。小吴已经到了初中高年级,学业紧张,有时候来的时候还带着作业。
周小勤医生为患者诊疗,吴明明在旁见习
这些辛苦和艰难,周小勤都看在眼里。
为了方便这些学生患儿,她开设了夜间门诊,每周二晚上5点坐诊到晚9点,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她嘱咐小吴,有上午有学习或者补课时就晚点来,下班了依然可以看病。随后的两年里,有时候每周,有时候隔周,母子俩一直坚持治疗并逐渐有了起色。
2013年,吴明明上了高中,学业越发紧张。
“我就在临床治疗时琢磨,能不能让他妈妈学会洗鼻,免得他来回跑耽误时间。”周主任说,于是就嘱咐护士长手把手教会了吴女士,母子俩也成为家庭洗鼻的第一批患者。
脱敏治疗加上家庭护理,吴明明的哮喘没再复发,肺功能等指标越来越好,咳嗽、鼻塞发病次数越来越少。
8年来,吴明明来了多少次省妇幼保健院,他没有数过。
“最开始都是同龄人,后来我成了年纪最大的患儿。我看着医院的新门诊楼、妇产大楼建起来,过敏门诊也几度搬家。”而每次找周主任看病的记忆,他却觉得非常相似。“周主任总是那么温和,耐心地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有时候还会摸摸我的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想当一个医生,周主任那样的医生。”多年就诊经历,让吴明明在高中时就萌生了从医的梦想。他努力读书,最终被武汉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吴明明来医院见习
去年冬天,他来到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新一代的脱敏治疗。在就诊结束后,他跟周主任提及了自己的大学专业选择。“我觉得就像是跟一位亲切的长辈的汇报。”
“我得知孩子学医后非常惊喜,曾经的小患儿,成了医学界的后继人。”周小勤主任说,她鼓励吴明明通过暑假见习来积累临床经验,并推荐了儿内科的见习机会。
这个夏天,吴明明没有回家,他来到省妇幼保健院成了一名医学见习生。
他跟着医生上门诊,帮助整理患儿资料;在病房里了解医生护士的工作状态;在治疗室里鼓励小朋友们洗鼻子、做雾化。“跟周主任上门诊时,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受,很奇妙也很美好。”
吴明明协助医生
“都说儿科医生不容易,这一周的见习让我觉得确实难,小孩子不会表达又不太配合治疗。但我从这些患儿身上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愿意做一个像周主任那样帮助他们解除病痛的儿科医生。”吴明明说。